本病是指晶珠混浊,视力缓降,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。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,故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称之为圆翳内障。本病多见于老年人。常两眼发病,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。历代眼科文献所载与本病类同者计十余种之多,如浮翳、沉翳、滑翳、枣花翳、黄心白翳、如银内障等。其名虽异,实则均为晶珠混浊,只是病变之阶段、程度、部位、颜色有所差别而已。本病翳定障老时,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。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。
多睱年老体衰,肝肾两亏,精血不足,或脾虚失运,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。此外,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,也能引起本病。
本病初起,眼无红肿疼痛,仅自觉视物微昏,或眼前有位置固定之点状、条状或圆盘状阴影;或视近尚清,视远昏朦;或明处视昏,暗处视清;或明处视清,暗处视昏;或视灯光、明月如有数个。昏朦日进,则渐至不辨人物,只见手动,甚至仅存光感。
本病病程较长,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。若晶珠灰白混浊,已明显障碍瞳神,则药物难以奏效,宜待翳定障老之后,手术治疗。
如目昏兼头晕耳鸣、心悸失眠等症,属肾阴虚,心肾失调,水火不交者,可常服磁朱丸,镇心明目;属肝肾精血两亏,可服杞菊地黄丸或障眼明片,若兼阳亢动风者,可选服石斛夜光丸以滋阴平肝明目。
晶珠混浊,光定位、色觉良好,眼部无活动性炎症及眼底基本正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