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梅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
患者,女,51岁,2021年12月3日初诊。主诉:烦躁失眠1月余。病史:患者5年前于当地卫生院确诊为高血压病,血压在130-160/80-110mmHg之间波动,间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降压治疗,自述无明显不适症状。近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易怒伴头汗出,烦渴多饮,喜食热饮,时见头晕头痛,心慌,胸闷,夜间2点左右醒来,醒后难眠,次日精神状态差,不愿说话,怀疑自己有病,血压极不稳定,饮食可,大便不成形,常早晨5-6点泄泻。停经1年。舌质淡红苔薄白,脉弦无力。中医诊为不寐,辨证属肝郁脾虚,寒热错杂。治则:疏肝健脾,调和寒热。予乌梅汤加减。方药组成:黄连6g,黄柏10g,附子10g,干姜6g,桂枝10g,细辛3g,蜀椒10g,党参15g,当归15g,乌梅15g。加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,嘱监测血压,低盐饮食,适量运动。对患者及时宣教,使患者对更年期有个正确的认识,以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感,建议患者多参加感兴趣的文体活动,并告知其家属理解、关爱患者。
2021年12月10日二诊:服上方7剂后,上述症状明显好转,服药当晚即无夜间醒来,之后有过2次,每日睡眠保证6小时左右,患者心情愉悦,但大便仍不成形,舌质淡红苔薄白,脉沉弱。予原方去黄芩、黄连,加肉豆蔻15g、干姜12g、陈皮10g。14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之后随访睡眠、精神方面均明显改善,无其它不适症状,大便实,无泄泻,血压控制稳定。
按:该患者处于围绝经期,该时期气血亏虚,脏腑功能失调,阴阳失交,易出现寒热错杂,虚实夹杂之症。该患者以烦躁失眠就诊,且常与夜间2点左右醒来,此时为丑时-足厥阴肝经运行时间,说明在这一阶段阳不入阴,阴阳失交。患者烦躁易怒伴头汗出,此为肝经郁热之象,虽烦渴却喜热饮,此为里寒,大便不成形,常早晨5-6点泄泻,是为脾肾阳虚而致。此时若单清热则寒益甚,单温阳则热难去,因此当寒热同治、肝脾同调,兼以温肾,予以乌梅汤加味。 方中黄连、黄柏清泻上、中、下之热;附子、干姜、桂枝、细辛、蜀椒温上、中、下之寒; 人参、当归补益五脏六腑之气血;乌梅既可益阴生津,又可收涩止泻。整方寒热并用, 攻补兼施,刚柔并济。